找到相关内容308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理性”与“觉性”—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

    不是“心性明净”,而是心性迷失。佛陀谈及“谛”称:  彼云何名为谛?所谓生、病苦、死、忧悲恼,愁忧苦痛,不可称记。怨憎会、恩爱别离、所欲不得亦复是。取要言之,五盛阴,是谓谛。   “五盛阴”,即凡有身心皆。此无疑明示人之成为人,实为一受苦受难的存在。  而的根源,亦即人之成为人的根源,本于“无明”。佛陀开示称:  彼云何无明?若不知前际,不知后际,不知前后际;不知于内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863719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遭受挫折,因此人的生存状况必然伴随着痛苦焦虑。这些痛苦焦虑可以归为八类,即生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盛;“四谛”第二是“集谛”或称“习谛”:在这里,佛陀将“业”与“惑”指为人世痛苦的根源即“因”。在解释这种因如何发生作用的过程中,佛陀又以十二因缘(又叫“业惑缘起”,包括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人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死这12个环节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教概观

    二老,精力衰朽,肢体顽钝,工作迟缓,神智昏暗,事与愿违,力不从心,倚赖他人,皆。三病苦。四死。五怨憎会,人类彼此间每有关系愈密而仇恨愈深的情形,互相怨憎,互相损害,这便是怨憎会。六爱别离...五蕴进攻,五蕴本身怎能不?中国哲人老子说:“吾之大患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!”了知有身之为患,便知一切无常五取蕴之为了。  人之一生,从生而而病而死,这是任何人不能免的。在生后死前,人事之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364456.html
  • 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

    归纳为八种:生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(与自己所怨恨的人不得已而相会或结合;不能自由脱离自己所憎恶的环境或遭遇)、所求不得、爱别离(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;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或年华、际遇等)、五...除生、、病、死四外,大量是由与个人的机遇、环境有关,更多的痛苦和烦恼是源于个人的追求或心理、感情因素。这正是集谛要讲的内容。  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,即贪爱、嗔恚、无明(痴,不明缘起的道理)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564458.html
  • 佛学之真理论

    。此共四种。复加四名,一者圣谛,谓诸世间,一切是。生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一切无常五取蕴。即诸有情,从生至死,及彼中间种种行动遭遇,无非者,故说世间一切是。此义...男女承事,田园邸店,宅舍等事,当知亦尔。唯是,非是乐等。乐唯是乐,非是等。此即如此,非不如此。是即如是,非不如是,决定胜解,所行境事”也。  世间极成真实之功用复何如耶?  曰,此之真实,其功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764660.html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三续

    不?成言:“是。”二者,。父母养育,至年长大。饥时极饥,饱时极饱,无有节度。渐至年老,头白齿落。目视茫茫,耳听不聪。盛去衰至,皮缓面皱。百节痛疼,行步极。坐起呻吟,忧悲苦恼。识神转灭,便...,不怨王,亦不仇彼。如慈誓曰:“令吾得佛,度众矣。”王埋道士,唯出其头。明日戮之,道土乃呼蛇曰:“长!”蛇曰:“天下无知我名者,唯有道土耳。扬声相呼,必有以也!”疾迈见道士,问曰:“何由致此?”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26474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4)

    有,有生已于诸趣中起五蕴身名生,生已衰变为,终殁为死,于死时生诸热恼,因热恼故,忧愁悲叹众皆集。此因缘故集,无有集者;任运而灭,亦无灭者。菩萨如是随J顷观察缘起之相。……(以上有支相续观。)佛子...安有如火宅;如斯器界非清净也。如是已知一切有情根身器界杂染不净。又彼一生由生死故,别受多。由有生故,便受生。生必有死,故有死。精力衰变,则有。疾病缠扰,则有病苦。怨憎会遇,有怨憎会。亲爱别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7.html
  • 话说佛教之二

    保持得长久一点儿。害怕乐消失;行则是指由乐变的这个变化。四是生、、病、死。按经上的描述,胎儿在母腹中,就象关在黑狱里,母亲喝热汤,胎儿就象水煮一样,出生的时候,就象刀刮一样等,很倒是,咱们能觉到的,有一首《来难》,唱的就是了的苦处;病苦,咱们都有体会;死也是,人都害怕。八就是生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。怨憎会就是指遇见仇家,想躲也躲不开,不想见可又偏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2864924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4)

    取,取增长生有,有生已于诸趣中起五蕴身名生,生已衰变为,终没为死,于死时生诸热恼,因热恼故忧愁悲叹众皆集。此因缘故集,无有集者,任运而灭,亦无灭者。菩萨如是随顺观察缘起之相。……(以上有支相续观...欲求离系出世果者,彼既了知由心生故世间万法生,如是亦可由心灭故,世间万法灭。所谓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,识灭故名色灭,乃至生灭故死忧悲苦恼一切皆灭。流转还灭既皆依一心。由是即当勇猛决定,善修诸行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964968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1)

    至矣尽矣,靡以加也,佛则不然,彼谓三界无安有如火宅。地狱饿鬼傍生无论矣认;入则八挛煎,生病茸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一切,无常五取蕴,谁则远离。六欲诸天五衰相现,其乐极者其益增。色无色...为究竟。然而一切众生生死相续,云何得令无生无死耶?佛言,死名缘于生,生缘于业,业缘于惑。惑也者无明爱取是也。、生;死之由业:所感,业良惑生。:则苟无惑,业自不起小不造彼彼业何从而得彼彼耶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565411.html